地球与环境

EARTH AND ENVIRONMENT

  • 新西兰隆起变质带——奥塔戈片岩中逐渐形成的含金石英脉系中流体的对比

    S.A.McKeag ,D.Craw ,陈晓钟

    奥塔戈东部600km~2的范围内有四种不同的石英脉系。这些脉系形成于切穿区域片理的断层系中。麦克雷斯脉系是在约3kbar和350℃的条件下由近于纯水的流体形成的(数据来自流体包裹体和毒砂地温计)。博南扎脉系是在约1kbar的条件下由不混溶的H_2O-CO_2-NaCl流体形成的。嫩特霍恩脉系是在近地表条件下由含CO_2的沸腾的低盐度水形成的。贝尔伍德脉系与麦克雷斯脉系极为相似,但认为是在略浅处形成的。这些脉形成于奥塔戈片岩带中生代—新生代隆起过程的不同时期。碳、氧同位素数据和某些流体中的CO_2高含量表明,生成脉的流体是变质成因的。浅处脉的形成可能有部分下渗的大气降水参与。脉的形成被认为是隆起的变质岩石去挥发份的必然结果,流体便聚集在适当的构造形态中。爽塔戈片岩的西北延伸地带近1Ma以来就发生了类似的流体流动,在那里阿尔卑斯断层的上升导致了在各种接含面形成金矿化。

    1991年04期 1-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真空爆裂法在金矿局部预测中的应用

    А.Ф.Антипов ,赵佩莲

    所研究的矿床为金-硫化物-石英型浸染网状脉。围岩为斑状变晶角闪花岗闪长岩,辉长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 真空爆裂曲线图的分析查明,高温(480—720℃)和低温(60—280℃)析气与矿化强度无关;在320—380℃范围出现矿带样品所特有的析气峰。 逐步回归法确定,与金含量关系最密切的参数是单位析气系数Kp。在Kp值>20%的地区确定出Kp值与金含量呈正相关。 研究结果查明,在成矿阶段析气温度370—445℃范围内,相对较低的温度对金的沉淀和成矿有利。

    1991年04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碳硅泥岩型层控铀矿床沉积矿源层形成机制探讨

    张文昭,王守春

    碳硅泥岩型层控铀矿床矿源层是一含泥质、有机质、磷以及黄铁矿等多金属硫化物的黑色页岩。在沉积和成岩初期,有机质和微生物的作用是还原沉积环境和氧化还原界面形成的原因。 海水中溶解的Cu~(2+)、Co~(2+)、Ni~(2+)、Mo~(2+)、Mn~(2+)等离子,在氧化还原界面形成了金属离子密度跃层,是离子扩散并不断生成硫化物沉淀的动力。UO_2~(2+)则主要被有机质、腐殖酸、粘土等所吸附及配合,不断从海水中扩散富集到沉积物中。铀以分散形式存在,铀矿物是后期地质作用的结果。“浓度负扩散模式”是铀矿源层形成的机制。

    1991年04期 13-1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金属元素比值在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的铂族元素矿床勘探中的应用

    S.J.Barnes ,李松

    即使岩浆中可能含有足够在侵入体中形成矿床的铂族元素,然而由于硫化物起到了铂族元素集聚体的作用,因此岩浆在它现在的位置定位以前就不应该经历硫化物的分凝作用。先期硫化物的分凝作用将把铀族元素从岩浆中提取出来并在别的位置(可能在深部)淀积下来。假如先期硫化物的分凝作用没有把铂族元素从岩浆中提取出来,那么它们就有可能在侵入体中早期硫化物形成的位置富集。由于铂族元素在硫化物中具有此Ni和Cu高得多的分配系数,所以硫化物的分凝作用会强烈地影响Ni和Cu与铂族元素的比值。因此,为了判断某一侵入体中是否有可能赋存有铂族元素矿床,应该对冷凝边上Ni和Cu与铂族元素的比值加以研究。如果冷凝岩中铂族元素相对于Ni和Cu而言没有被贫化,那么该侵入体中就可能赋存铂族元素矿床。为了对侵入体中富集的铂族元素进行定位,可以利用横穿地层剖面岩石的Ni和Cu与铂族元素的比值,来寻找硫化物最初达到饱和的位置。然而,由于Ni和Cu与铂族元素的比值还受橄榄石和铬铁矿结晶作用的影响而使情况变得复杂化。为了消除橄榄石和铬铁矿对铂族元素和Ni迁移的影响,有必要考虑Pd/Ir或Pd/Rh或Pd/Pt与Ni/Cu的比值关系。

    1991年04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生代东亚大陆及其东缘俯冲带

    木村学 ,朴春燮

    本文运用板块构造的理论和方法,对中生代期间东亚大陆及其东缘的地质构造进行了总结,重点是中国东部地区和日本列岛,有助于加深对上述地区地质发展史的了解。

    1991年04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火成岩物质来源与二元混合模拟

    刘昌实,陈繁荣

    本文以火成岩锶、钕同位素组成为依据,根据二元混合方程,模拟火成岩源区物质,计算源区物质中地壳端元与地幔端元所占的比例,并以华南花岗岩为例,探讨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

    1991年04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锆石的晶体形态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林正雄 ,李绍儒

    锆石是火成岩以及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一种常见副矿物,它们在风化或蚀变甚至低级变质作用过程中仍保持稳定。锆石的晶形变化大,其变化取决于主岩所遭受的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条件。几乎所有的锆石晶形都可用四个指数即扁平指数、伸长指数、柱面指数和锥面指数(都在0—1范围内变化)来进行描述。可示出这四个指数之间的关系的PPEF图,在地球科学的各领域大有用处,包括火成岩建造的地层对比、火成岩和变质岩的成因研究、放射性年龄的测定和天然资源的勘查等。

    1991年04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上部地壳岩浆房中的Nd同位素梯度——岩浆-围岩原地相互作用的证据

    K.J.Tegtmeyer ,G.L.Farmer ,刘俊

    对大盆地内第三纪一个准铝质和两个过碱质流纹质灰流凝灰岩作了多个Nd同位素分析,以确定上部地壳硅质岩浆的化学演化是在封闭系统还是在开放系统条件下进行的。分析的所有样品都显示出Nd同位素有显著的内部变异。变异最大者是内华达州北中部麦克德米特火山岩区的过碱质双H山凝灰岩(ε_(Nd)=+2.0—+6.4);变异最小者为内华达州西南部火山岩区的准铝质托波帕泉凝灰岩(ε_(Nd)=-10.6—-11.7)。上述同位素的变异均与岩浆Nd的浓度有关,虽然准铝质流纹岩中Nd的含量向顶部渐减而过碱质流纹岩中Nd含量向顶部渐增。[Nd]与ε_(Nd)间的正相关性有力地说明,硅质岩浆在上部地壳存留时有开放系统的低ε_(Nd)的围岩物质的原地加入。对准铝质和过碱质流纹岩只要有很小比例(1—15摩尔%)的围岩Nd的加入便可形成同位素的这种分带现象。不仅是处于岩浆房顶部的岩浆,而且是以灰流凝灰岩为代表的所有各层的母岩浆,对于围岩相互作用都是开放的。研究表明,上部地壳硅质岩浆体是在开放系统条件下演化的,因而在其化学分异模式中应当强调这些作用的影响。

    1991年04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格林河干酪根的低温热解

    H.Freund ,S.R.Kelemen ,谢觉新

    把高温热解数据外推到干酪根的成熟条件需要外推几个数量级。由于高温状态的化学动力学很可能不同于低温状态的,因而这种外推无意义。 我们对格林河干酪根进行了缓慢的热处理,徐去了其中具低活化能的不含油物质。对该提纯物质的低温等温反应(209—388℃)的侧定结果表明,高温下(400—500℃)得到的格林河干酪根生油反应的动力学在温度低至209℃时同样有效。相同的阿雷尼厄斯参数适用于整个范围:k=1×10~(13)exp(-51300/RT)s~(-1)。这意味着,整个分解机理(极为可能是适用于高温的基本机理)在低温(209℃)下,或许在地质温度(如50—160℃)下也是适用的。在烃的基本分解过口中,烯烃首先生成。我们认为,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烯烃转化为烷烃,可能利用了干酪根转化过程中的残余氢。

    1991年04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油中轻环烷烃的成因

    F.D.Mango ,二元

    人们认为,石油中的轻环烷烃是由较重的多环天然产物(如甾烷和三萜烷)热分解形成的。然而,还未能找到多环烷烃应该在地下特定温度分解成轻环烷烃的证据表支持这一假说。例如,150℃时,一种对甾烷和三萜烷很重要的联环癸基单位——萘烷,具有约30Ga的半衰期。同一温度时,环己烷的半衰期约为60Ga。环烷烃惊人的热稳定性,可归因于与β-消去阶段有关的立体应变造成的开环作用所需要的极高的但又无法达到的活化能。 胆甾烷经历了热分解过程,仅仅丢失烷基侧链。在足以剧烈断开正烷烃的碳—碳键的热条件(数周,330℃)下,胆甾烷仅分解出微量的轻环烷烃。因此,C_5至C_9环烷烃可能由诸如甾烷和三萜烷等天然产物热分解形成的观点是很值得怀疑的。提出了另一个假说,即石油中的轻环烷烃是在稳态催化过程中形成的。

    1991年04期 49-5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控制海洋锰结核和结壳化学组成的因素——回顾与综述

    N.Takematsu ,业渝光

    不同成因锰氧化物沉积物中阳离子过渡金属的浓度取决于这些金属的补给量、锰氧化物的吸附性和结晶化学性质以及与沉积物接触的海水中这些金属的化学形式。对于水成和氧化成岩成因的沉积物而言,可假定锰的氧化物相与海水或间隙水处于平衡状态,并假定亚氧化成岩结核的生长过程是非稳态的。

    1991年04期 54-5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离子交换或碲共沉淀分离——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及有关物料中的痕量和超痕量贵金属

    J.G.Sen Gupta ,汪镜亮

    叙述了测定矿石、精矿、冰铜及硅酸盐和铁建连岩石中μg/g和ng/g级贵金属(锇例外)的两个方法。样品用氢氟酸和王水分解后,不溶残渣用过氧化钠熔融,再用阳离子交换或碲共沉淀将贵金属与基质元素分离。离子交换的洗出液或溶解碲沉淀所得的溶液蒸发至干,最终在1M~1)盐酸介质中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贵金属。推荐用离子交换法测定μg/g级金、银和铂族元素,碲共沉淀法用于测定ng/g级铀族元素。因为在石墨炉原子化时碲有干扰,故后一方法不宜用于测定岩石中ng/g级的银和金。用这些方法测定了15个国际参考样(包括4个加拿大铁建造岩石试样)。所得的结果与其他报道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1991年04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变质橄榄岩中金的活化实验的初步结果

    朱祥坤

    <正> 许多学者已做了大量有关金的成岩成矿实验,但关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中金的活化实验却少见报道。当前,蛇绿岩中的金矿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Buisson和Leblance,1986;白文吉等,1988)。蛇绿岩是古洋壳的部分残留(Coleman,1977),那么,蛇绿岩在处于

    1991年04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裂变径迹法测量熔融包裹体中的铀含量及其意义

    高必娥,王兴无

    <正> 近年来,裂变径迹法已广泛用于地质研究,如用于测量岩石矿物中的铀含量,进行铀配分研究,用于测定绝对年龄等。我们利用诱发裂变径迹法测量岩石矿物中的熔融包裹体的铀含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991年04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琼雷地区玻璃陨石的裂变径迹年龄

    胡瑞英,高三玫,郑洪汉

    <正> 1 引言 矿物中微量~(238)U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发生自发裂变,产生的辐射损伤(即潜伏径迹)的痕迹就是自发裂变径迹。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蚀刻扩大,就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测。矿物中的~(235)U用一定的热中子通量进行辐射,会产生诱发裂变径迹。径迹密度与矿物的铀含量、年龄以及辐照的热中子通量呈函数关系,因此

    1991年04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构造地质微机程序登记目录

    张湖,唐春景,王典凤

    <正> 1989年4月,在杭州市浙江大学地质系召开的“构造地质微机程序研制及推广应用与糜棱岩学术讨论会”,决定在我国建立构造地质微机程序登记制度。根据会议精神,拟定了“建立构造地质微机程序登记制度及其工作原则”,于1989年7月开始程序登记。在马杏垣、钱祥麟等教授的指导下,具体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唐春景、张湖负责。在工作中得到

    1991年04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