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振襄
龙王江锑砷金矿带位于湘西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西南侧,赋存于板溪群浅变质岩系中,主要为与剪切带有关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矿床的某些地球化学标志可作为成矿预测和找矿评价的依据。
1997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冯建忠,艾霞,王书来
稀土元素广泛用于岩浆起源、岩浆演化和岩石学领域,用于矿床成因研究和指导找矿只是近几年来的事。笔者通过对河南蒲塘、毛堂金矿不同类型矿石、岩石稀土元素研究,认为在氧化和热液作用下轻稀土元素淋失,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ΣLREE/ΣHREE比值和ΣREE降低,热液和表生氧化作用对稀土元素的影响是通过斜长石的形成与分解实现的。研究表明,矿化强度与δEu和ΣLRE/ΣHRE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这一关系可作为矿床评价的标志之一。
1997年01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大龙
在黔东众多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点)中,八克金矿具有非常独特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文章在总结了八克金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矿物包襄体、均一测温、稳定同位素、微金分析等方法,对该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八克金矿的二十多条石英脉普遍金矿化,多在1g/t以上;脉中的石英及毒砂矿物颗粒普遍较大,毒砂在富矿包内可呈大的团块状、似层状产出;矿区围岩蚀变广泛而强烈;石英包襄体中普遍含CO2、硫同位素具陨石硫。上述特点均可与黔东其他脉型金矿相区别。
1997年01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高振敏,罗泰义,李胜荣
对湘黔地区(遵义、大庸)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部分样品进行了Au、Ag、PGE、固定铵的分析,综合前人的资料进行了数据的对比和讨论,首次应用其中的固定铵来讨论了贵金属富集层的成因。
1997年01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郑自立,田煦,易发成,李虎杰,黄文涛
玄武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盱眙地区晚第三纪玄武岩为大陆碱性橄榄玄武岩,为具有相似的上地幔岩浆源区多期次喷发旋回的产物;玄武岩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与区域相反的变化趋势,即由钙碱性向碱钙性方向演化。玄武岩的风化作用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风化作用晚期发生蒙脱石的凹凸律石粘土化转变。
1997年01期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俞惠隆,阎春德,骆吉春
藏北唐古拉坳陷中央隆起带与北部凹陷带海相体罗-白垩纪地层中,夹杂一套以高钾安山岩、高铝玄武岩为主体的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主要岩石类型有玄武岩、高铝玄武岩、高钾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流纹质角砾凝灰岩。根据火山岩产出特征和全岩同位素年龄测定,将本区火山活动划分为中生代晚期和老第三纪两个旋回。这套火山岩系的REE、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分布特点与造山带火山岩类似;在构造判别图解上,其投影点均落在造山带大山岩区域内。对火山岩特征分析表明,它们的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显示出在俯冲造山带的构造背景下演变而来。
1997年01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元根,张国平,金志升,王子江,吴为民
本文从构造地球化学角度研究了包裹体的形态特征、均一温度、氢、氧同位素及包裹体气液成分的变化规律与构造形变的关系,认识到可从包裹体研究认识构造岩流体的演变规律,从而更进一步地认识构造活动中的地球化学作用。
1997年01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朱立军
针铁矿是地表分布最广的氢氧化铁矿物,针铁矿的结构、成分和形态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形成环境特征及其变化。根据作者提出和设计的红土中氧化铁矿物分离和分析程序,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和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贵州碳酸盐岩红土中针铁矿的铝类质同像置换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针铁矿中铝的类质同像置换量定量地反映了碳酸盐岩红土成土地球化学环境和风化程度,是针铁矿的重要环境指示特征,具有一定的标型意义。
1997年01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夏斌,郑榕,洪裕荣,周详,曹佑功
在对西藏雅鲁藏布板块缝合线西段北亚带达机翁蛇绿岩的地质构造、岩石组合等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首次对该蛇绿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REE及Sr、Pb、Nd同位素进行了较系统的测试分析和综合研究,并由此探讨了该蛇绿岩的构造环境。提出该蛇绿岩为新特提斯东段岛海格局中的岛派成国,为已消亡的中生代新特提斯洋岩石圈的残片。
1997年01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生,李统锦,王联魁
主要介绍了地球化学动力学实验研究中的三种反应器类型,即间歇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和混合流反应器,概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速率方程测定方法,最后对比了三类反应器的性能,指出混合流反应器最适合于测定矿物-水反应速率。
1997年01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金志升,黄智龙,朱成明
本文简述了硅酸盐熔体结构和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基本特征,计算了玄武岩中基质和液态不混溶共轭熔体对(富铁相和富硅相)的NBO/T值,发现三者具有不同的熔体结构(NBO/T值明显不同),据此总结出硅酸盐熔体结构与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利用硅酸盐熔体结构解释了组分对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影响。
1997年01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周朝宪,魏春生,叶造军
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为后生热液矿床。赋矿层位多,但一般不受主岩沉积相(变)控制。成矿温度并不一定象传统上认为的那样低。铅同位素组成可差异性较大(如J型铅),也可很均一,脉石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的δ13C和δ18O明显低于主岩,而87Sr/86 Sr值则相反。古老基底为其成矿金属十分重要的来源,硫主要来源于海相蒸发岩。蒸发岩硫酸盐中的硫可由基底中的Fe2+还原为还原态硫,成矿金属主要以硫氢配合物形式迁移,成矿流体的驱动力为构造应力(如由造山引起)和重力,近年其成矿年代方面的研究也取得重大突破。
1997年01期 6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9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9 ] |[阅读次数:0 ] - 降大勇,丁东业
斜方辉石在地壳与上地幔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其M1与M2间Fe-Mg有序-无序反应的热动力学性质、高温高压结构变化及其相变、热膨胀性质、建立晶体化学模型以及空间群再确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997年01期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庄汉平,卢家烂,温汉捷,毛华海
热液流体中的主要有机质包括腐殖物质(t<50℃)、有机羧酸(t=80~140℃)、原油(120~180℃)和水溶性甲烷气(180~300℃)。腐殖物质在初始矿源层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在腐殖酸缩合成干酪根过程中通过去氧而导致还原的成岩环境,从而有效地防止金属元素在初始矿源石化过程中的分散。有机羧酸是干酪很早期演化的必然产物,富含有机羧酸的油田卤水可以成为MVT铅锌矿的成矿流体。在一定成熟度范围内原油可能成为汞金热液流体的重要有机组分。水溶性甲烷气是铜、铀、金等中低温热液流体的重要有机组分。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决定了相应热液流体中有机质的类型;此外沉积建造的类型、金属元素在油/卤之间分配系数差异和构造条件差异导致了金属矿化分异。
1997年01期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周朝宪,季宏兵,王中良
本文评述了毛华海和张哲儒[1]文中的一些问题,即反应中样品管内实际压力;fo2的确定;样品管材料对实验的影响;配位数确定。
1997年01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沿友,帅世文
本文讨论了金属矿物的生物组构与生物化学作用的关系,作者认为金属矿物的生物组构的反应与生物化学作用具有相似性。
1997年01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