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维
介绍了自组织、自组织临界态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的概念及其近年来在地学特别是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
2001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张德会,龚庆杰
元素富集成矿的过程实质上是元素在地球不同圈层和不同相以及不同集合体之间分配的结果。元素的富集起始于地球形成的初期。对于大多数金属成矿元素 ,地壳特别是上地壳是大多数矿石和矿胎的储库 ,地壳丰度是元素富集成矿的物质基础。元素在地质体系演化共存相间的分配是元素富集成矿的关键过程。对于以侵入体为中心的热液矿床的形成 ,岩浆部分熔融、结晶分异、液态分离、挥发分分离以及气液相不混溶等过程能够导致金属元素最终达到矿石级的富集。挥发分则是元素富集成矿的重要制约因素
2001年03期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何文渊,郑多明,李江海,李建军
哈得逊地区是塔里木盆地近期黑油勘探的重点地区 ,石炭系中泥岩段和东河砂岩段是勘探的两个主要目的层 ,两个层系目前均获得高产油流。笔者从烃源岩分析、构造演化、油气的运移聚集几个方面对哈得逊油田的成藏规律进行研究 ,认为石岩系中泥岩段和东河砂岩原油均来自中上奥陶统烃源岩 ,并且由于塔北的构造反转作用使得哈得逊地区原油与塔北地区具同源性质。哈得逊地区石炭系以发育低幅度背斜及受东河砂岩尖灭线控制的复合圈闭为基本特征 ,具面积大、幅度小的特点。这是在没有断层的条件下 ,不整合面作为长距离运移通道的一个典型地区 ,其中区域构造反转对后期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决定作用
2001年03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倪师军,张成江,滕彦国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是成矿流体在运移演化过程中 ,由于成矿流体周围环境的突变、成矿流体演化的不连续性和成矿流体 -环境的相互作用结果等内外因素突变所造成的成矿作用突变部位。本文简要介绍了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的由来、发展、含义、组成及研究意义
2001年03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张成江,滕彦国,倪师军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球化学界面的三个组成部分 (环境条件突变界面、流体性质演化界面、流体 -环境作用界面 ) ,地球化学界面的标志及识别方法
2001年03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滕彦国,倪师军,张成江,吴香尧
本文以田湾金矿带为例 ,研究了地球化学界面对流体成矿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 ,田湾金矿带流体成矿的最佳地球化学界面主要为 :成矿环境条件变异界面 (区域地球物理条件变异界面、地质条件突变界面 ) ,流体性质演化界面 (温度界面、压力界面、pH界面、Eh界面 )和流体 -环境作用界面
2001年03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方维萱,黄转莹
在B元素地球化学讨论基础上 ,采用地球化学场分析研究方法与理论 ,以秦岭柞山泥盆纪沉积盆地及凤太泥盆纪沉积盆地内B地球化学场为实例 ,探讨对B的地球化学场分析与研究。认为B的地球化学场是由热水同生沉积作用所形成 ,B异常场可用于追迹和示踪热水流体场的活动范围。可能在八卦庙含金脆韧性剪切带中 ,部分电气石石英脉及菊花状电气石集合体富集部位是在后期脆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同构造期所形成 ,岩浆侵位及构造动热改造为富B层位中B的活化提供了能量
2001年03期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湘滨,戴塔根
湘西南震旦系是在“江口裂谷”作用下形成的一套特殊地层。长安组 (长安冰期 )、富禄组 (富禄间冰期 )和洪江组 (洪江冰期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元素组合 (Cu、Pb、Zn、Co、Ni、V、Ti等元素组合正相关 )。他们的微量元素含量和主要组合特征对基底岩石 (高涧群 )具有继承性。从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 ,元素Ag、As的相关模式基本相同 ,并且与元素Ba的相关模式曲线相似。还反映了大离子半径元素的热沉积的信息。V/Ni比值升高 ,Au、Ag趋向富集。说明晚震旦世晚期至早寒武世沉积盆地水体较深
2001年03期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胡斌,戴塔根,谢力华
本文从元素地球化学的角度 ,对滇西雪山河变质岩群的岩性组合、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 :该岩群具有Cu、LREE富集和Ce亏损的特点 ,且为区内铜 (金 )矿 (床 )点的主要矿源层
2001年03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夏芳,安银祥,赵云长
新疆阿尔泰地槽内成矿元素 ,自北东向南西分为四个带 ,每个带内分布有元素区和矿床 :①阿尔泰山北缘元素带 (阿克萨拉等区 ) ;②阿尔泰山中脊元素带 (冲呼等五个区和可可托海 3号脉稀有金属矿等矿床 ) ;③阿尔泰山南缘元素带 (阿舍勒等四个区和阿舍勒铜矿等矿床 ) ;④额尔齐斯元素带 (喀拉通克等区和喀拉通克铜镍矿等矿床 )。成矿元素区带是寻找新矿床的有利地段
2001年03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转莹,路润安
对银母寺铅锌矿床中钻孔、槽探和坑道工程控制的勘探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分析 ,研究原生异常的三维空间特征。经研究认为银母寺铅锌矿床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具有分带性 ,垂向分带序列 (自上向下 )为(Hg,As,Zn)→Cd→Cu→ (Pb,Ag) ,纵向分带序列为 :Cu→Pb→Ag→Cd→Hg→Zn ,横向分带序列 (从矿体中心向两侧 )为Pb←Zn←Cu、Ag、Hg、As←Cu→Pb→Ag→Hg→Zn→F。原生异常的分带指数具有明显变化规律且可用于预测同类型矿床的剥蚀程度
2001年03期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兆麟,翟伟,黄栋林,孙凯,文拥军
韧性剪切带金矿床不少已由勘探转入开采 ,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是矿床深部矿体延深评价。笔者对河台金矿床矿山资料进行第二次开发 ,在矿床三维空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 ,以研究河台金矿床Au与伴生微量元素在纵向及横向上的地球化学行为。本文拟运用元素含量、元素比值、元素共生组合相关分析等对河台金矿床矿体延深进行评价
2001年03期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邹海洋,戴塔根,胡祥昭
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产于侵位于准噶尔褶皱系的中基性岩体群中 ,下石炭统南明水组是这些岩体的直接围岩 ,岩体群呈带状沿NW向断裂带分布 ,主要岩体分异良好 ,由上至下可划分为 :黑云母石英闪长岩相、黑云母石英角闪辉长岩相、黑云母角闪苏长岩相和黑云母角闪橄榄苏长岩相 ;各岩相之间均呈渐变过渡关系 ,矿体均赋存于中基性岩体的橄榄苏长岩相、苏长岩相和橄榄辉绿辉长岩中 ,矿体形态与岩体基本一致 ,反映出本区铜镍矿体均受中基性岩体控制。这些含矿岩体具有“三高一低”的地球物理特征。矿床的硫同位素、铅同位素、锶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表明 :这些岩体群具有明显的亲缘性 ,它们和成矿物质均来源于地幔的玄武岩浆。最后 ,根据这些特征指出了找矿方向
2001年03期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张连昌,沈远超,杜佩轩,卢登蓉,杨兴科
对秦岭碰撞带两侧的宁陕沙沟 -柞水营盘金成矿远景区的地球化学研究 ,包括了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硫铅同位素组成等。结果表明 ,本区金矿成矿具有多期、多源、多种成因机制的特征。不同容矿岩系中的矿化虽有不同 ,但有一定的成因联系。泥盆系与印支期花岗岩体可能是两个主要的源岩和富集系统
2001年03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尹华仁,周显强,于宏东,张拴宏,田晓娟
本文从构造地球化学角度 ,论述了区内Ag、Pb、Zn等多金属成矿元素的聚矿成矿环境 ,阐述了成矿元素聚矿成矿与印支燕山期NNW向构造岩浆活动晚期脆性形变的密切关系。聚矿成矿具一定规律 ,受NNW向压性形变控制。从元素集散规律分析了区内的重要找矿前景 ,被破坏的NNW向构造岩浆岩带是该区寻找隐伏和半隐伏矿带的主要方向
2001年03期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古贤,郭涛
在构造动力成岩成矿思路的指导下 ,通过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填图区分不同的岩石构造单元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构造带的流体特征 ,进行物理化学场结构与界面分析及流体参量填图 ,试图建立阜山金矿床成矿的构造物理化学模型
2001年03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贾大成,胡瑞忠
Tl虽然是一种分散元素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富集的 ,甚至形成独立矿体。笔者在分析滇黔桂地区富铊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后 ,认为Tl在低温阶段富集 ,并提出Tl的富集与沉积盆地局部高地球化学背景有关 ;促使Tl富集成矿的主要条件是矿化剂和沉淀富集剂 ,卤素和有机质是主要的矿化剂 ,富硫流体和热液改造的有机质是主要的沉淀富集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铊的二期三阶段成矿模式
2001年03期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戴塔根,吴湘滨,胡斌
研究区内不同时代的地层中 ,元素Au、Ag、Sb、Cu、Pb、Zn等具有不同的含量及统计参数特征 ,在区域上构成了 2个大的地球化学场和 1 0个次级场 ,它们控制了不同类型矿床的分布 ,显示了地球化学场与成矿的内在联系
2001年03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彭建堂,胡瑞忠
在收集整理已有的同位素定年数据的基础上 ,应用构造 -岩浆活化理论分析了华南锑矿带的成矿时代和成矿构造环境。研究表明 ,华南锑矿带存在多期次的成矿作用 ,最早为加里东晚期 ,最晚为喜山期 ;但大规模、爆发性的成矿作用为晚燕山期 ,大约在 1 0 0Ma左右 ;华南锑矿带大规模成矿的构造环境为自治活化区构造 -岩浆活化的第二阶段
2001年03期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李厚民,孙继东,沈远超,胡正国,钱状志,刘继庆
五龙沟金矿床Ⅲ矿段呈现以Au、As、Ag为主 ,伴有Pb、Zn、Cu、Bi、Sb等多元素的综合原生晕 ,其中Au、Ag、As为典型矿致异常元素组合 ,其次为Hg、Sb、Bi;Ag、As、Sb等元素为远程指示元素 ,也为矿体前缘晕和上部特征元素 ;Hg、Bi、Pb为矿体上部和中上部原生晕特征元素组合 ,也为中远程指示元素 ;Cu、Zn为矿体中部和中下部原生晕特征指示元素 ;Au在整个原生晕中均是特征直接指示元素 ;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s-Sb-Ag-Bi-Pb-Hg-Au-Zn -Cu,横向分带序列为 ,矿体上部原生晕 :Au -Zn -Ag -Bi-As-Hg -Cu-Sb -Pb ;中下部原生晕 :Zn -Cu-Au -Ag -Hg-As-Pb -Sb -Bi。矿致原生晕特征为Au原生晕发育 ,平均强度大于 1 60× 1 9-9;原生晕组合复杂 ,Au、Ag、As、Sb、Hg、Bi、Zn原生晕连续性好 ,范围大于构造带 ,有内中外或外中浓度带 ,各指示元素原生晕吻合性好 ;一般在矿体 (带 )受中度剥蚀深度 (或矿体已露出 )断面上 ,Au -Ag和Au -As具正相关表现 ,相关性较好。这些特点或指标 ,可作为以蚀变岩型为主要类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信息标志
2001年03期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汪明启,任天祥,庞庆恒,王永华
通过研究鱼尾子河金异常区金等元素在不同介质中分布、赋存状态 ,结合景观地球化学特征 ,提出滇东南岩溶作用丘陵区金异常带的形成与元素表生富集有关 ,其找矿意义相对较小
2001年03期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进,韩润生,高德荣,赵德顺
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了银及分散元素的分布规律 ,总结出进行成矿预测的主要找矿标志及“重点解剖→点面结合→综合评价→工程验证”的找矿模式 ,提出了矿区重点找矿靶区 ,部分已被验证工程证实
2001年03期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李振生,刘德良,杨晓勇,张交东
为求算经受动力变质作用岩石释放CO2 的能力 ,特选择变碳酸盐岩区的一条脆韧性断层岩 ,对其进行构造蚀变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 ,求得每 1 0 0克碳酸质母岩在蚀变反应过程中可释放 3 3 .90克CO2气体分子 ,其质量占母岩质量的 1 / 3 ;流体在岩石动力蚀变中起重要作用
2001年03期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钱建平
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显示 ,黔西北铅锌矿带铅锌主要来自基底碎屑岩系 ,硫来自于赋矿地层 ,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构造动力压泌的地层水 ;初始成矿流体特征可能为中低温、较高盐度、较还原、弱酸至弱碱性 ,具Ca2 + (Mg2 + ) -Na+ -F-(Cl-)型 ,Pb、Zn、Ba在其中呈氟氯配合物形式搬运 ,水岩相互作用是Pb、Zn沉淀的重要因素 ;铅锌成矿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使原始沉积的黄铁矿层改造富化和改变矿源岩中Pb、Zn的赋存状态 ,第二阶段的构造动力热流泵作用使Pb、Zn叠加富集成矿
2001年03期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吕古贤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详细分析胶东岩体形成的环境、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同位素、稀土特征以及它们与金矿的关系 ,逐步形成了对金矿床矿源岩系 (序 )列的初步认识 ,将胶东成矿矿源岩系划分为初始矿源岩、中间矿源岩系和直接矿源岩组合 ,并指出其主要找矿意义
2001年03期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刘杜娟,郭涛,吕古贤
本文估算了阜山金矿区成岩成矿期构造差应力值 ,获得近 2km2 内主压应力和差异应力的空间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矿体部位往往对应于应力应变强烈变化区段 ,而并非极高值或极低值处。通过应变测量和磁组构分析 ,得到阜山金矿成岩期和成矿期构造应变场特征 ,指出阜山金矿构造应力场在成矿期经历了由NW向挤压转为NE向挤压转化的特征 ,这次转化对该区成矿意义重大
2001年03期 14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弟成,廖忠礼,潘桂棠,段丽萍
本文在考虑影响构造判别图解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选择地球化学数据指标进行构造环境判别时应遵循的原则 ,并建议使用模糊ISODATA法进行构造环境的判别
2001年03期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韩润生,刘丛强,马德云,马更生,胡彬
铜厂矿田是勉略阳“金三角”地区中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田。本文在深入研究铜厂矿田中铜厂地区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的基础上 ,认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集中区是进行铜金多金属矿预测的有利靶位 ,提出了新铜厂、黄泥梁、张家山、老铜厂等重点找矿靶区 ,其中部分靶区已证实
2001年03期 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韦龙明,吴烈善,黄建军,李惠,黄斌,朱华平,汤磊
本文以西部秦岭地区八卦庙、双王、煎茶岭 3种重要类型金矿床为例 ,在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 ,开展若干新方法新技术的找矿试验 ,研究发现 ,八卦庙式金矿岩石的烃含量与其金品位大致成正相关关系 ;而且金矿化强度和规模越大 ,相关系数值也越大 ;据此根据石英脉的烃含量对隐伏金矿床 (体 )和金矿化规模进行预测。双王式金矿原生晕的前缘晕元素为B、As、Sb、Hg,近矿晕元素为Au、Ba(-) ,尾晕元素为Mn、Bi。通过原生叠加晕垂向研究预测 ,双王和八卦庙金矿床现有的金矿体向下延伸还较大 ,在矿床的深部存在有盲矿体。煎茶岭式金矿的矿石铅同位素平均值比围岩要小 ,铅同位素曲线的低峰区往往就指示矿体所在 ;预测区的2 0 6Pb/ 2 0 4 Pb、2 0 8Pb/ 2 0 4 Pb比值变差椭圆图的形状和轴向斜率与已知矿区趋于一致 ,并且两者的变差椭圆图形大部分重叠 ,说明存在有同类型金矿体。以上研究成果为同期或后来的勘探工作或矿山采矿所验证。
2001年03期 164-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吴烈善,韦龙明
有机质对金属元素的迁移、沉积、富集成矿有重要的作用 ,有机烃是有机质最终的裂解产物 ,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穿透性。研究发现八卦庙金矿床有机烃与金矿体品位呈正相关关系 ,矿床的矿化富集中心也是有机烃的浓集中心 ,利用有机烃的这一特点可以进行隐伏金矿床的预测研究
2001年03期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寇玉才
作者通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查证一处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弱异常 ,且证实该异常与矿有关 ,并总结了找矿体会和经验。本文进一步说明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中不仅对“高大全”异常要给予重视与查证 ,而且对弱异常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和查证 ,以提高找矿效果
2001年03期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宝林,韩金良,高浩中,蔡新平,丁汝福,宋保昌,王杰
综合运用遥感微差信息处理技术、水系沉积物X荧光测量和地表基岩伽玛能谱测量方法研究了山西堡子湾金矿的成矿流体场 ,发现主要的矿化蚀变带呈NW向展布 ,与含矿的NEE向角砾岩带斜交 ,表明成矿后受到一定程度的改造。矿区内存在着两类矿体 ,即陡倾斜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和缓倾斜的蚀变岩型金矿 ,已知矿体和蚀变带主要受矿区南部的环形构造控制 ,该环形构造可能与隐伏岩体顶部拆离断层系统有关
2001年03期 179-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盛祥,张德会
通过对银山矿田九区铅锌矿床 -60m~ -1 5 0m9-1 1和 9-2 5矿体垂向上成矿元素及伴生的指示元素特征研究 ,推测在 -1 5 0m以下九区铅锌矿床矿体仍将延伸
2001年03期 185-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韩润生,陈进,李元,高德兴,马德云
在大量综合分析研究和会泽铅锌矿长期勘探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控矿构造等规律的深入研究 ,在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上取得新进展。在成矿理论认识上 ,提出主要的成矿构造体系、构造控矿型式及控矿构造模式及矿床成矿模式 ,明确指出麒麟厂矿床主矿体向SW向侧伏的规律。在找矿实践上 ,应用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提出矿体定位靶位为 1 5 71中段 4 4-62勘探线间深部。通过工程验证 ,发现八号隐伏矿体
2001年03期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燕长海,姚新年,谢国敏
在第四系总厚度为 1 7m以上 ,由 1m左右直径的巨砾石层、亚砂土、黄粘土组成的巨厚冲洪积物之上发现有清晰的后生Au、Hg异常带 ,经工程验证 ,发现了其下埋藏的厚1 .6~ 8m ,Au品位最高达 1 0 3 .1 3×1 0 -6,一般为 (4~ 8)× 1 0 -6的金矿体。后生异常在找矿工作中不能忽视
2001年03期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任大银,陈代演
滥木厂铊 (汞 )矿床产于NE向滥木厂鼻状背斜核部和近核部 ,并严格受控于与背斜关系密切的NE向断裂组。矿床中矿体的产出则多与层间虚脱空间有关 ,且主要产于晚二叠世龙潭组 (P2 l)和长兴组 -大隆组 (P2 c+d)。对该矿床不同部位取样并进行构造地球化学模拟实验 ,其结果表明 :成矿元素的活化和迁移与塑性变形关系密切 ,脆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层间滑移则为矿体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 ;在应力作用下 ,导致有机质的局部富集 ,为富铊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实验结果与汞铊矿体和富铊矿体主要产于晚二叠世含煤岩系有利岩石组合内的情况一致
2001年03期 2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吴学益,张开平,黄彩芳,杨元根,肖化云
在深入研究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 ,从构造地球化学方面着重研究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床成矿的控制因素 ,并进行构造控矿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床的形成除因其处于特殊的构造位置 ,具有特殊的地质背景及成矿环境外 ,还与多种地质作用、多种控矿因素耦合作用及地质构造长期发展演化使成矿物质多次叠加富集密切相关
2001年03期 206-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龚庆杰,张德会,韩东昱
本文从地球化学场元素的分布形式出发 ,探讨了理论分布形式的频率与含量双对数坐标图示特征 ,从而提出了一种确定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简便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南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区 ,效果显著
2001年03期 215-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9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